English

不要“挠”错了地方

1999-03-03 来源:生活时报 钟田 我有话说

马三立有一个单口相声,说的是一个人长了癣,拿回一包药,左一层右一层,一层又一层地剥开纸,最后,只剩下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挠挠”。这个包袱抖得能令人笑出眼泪,等平静下来,细一想,它还真是一种社会现象。身处经济社会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正常甚至是丑陋的现象,就像人的身上长了癣,但凡有点感觉的人,都忍不住要去挠挠,谁也不会把人的这种条件反射能力当作药来看待,真正的药,绝非只顾其表,而不治其本。你说挠一挠不管用,我看也未必,起码解决了一时之痒,但毕竟非长远之策,相反,若不及时找大夫,可能还会导致生疮腐烂。

道理虽简单,可一旦挪到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上,就难免不被迷惑,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习惯懒惰,幻想坐在安乐椅上只需“挠挠”就可以解决大问题的人,更容易满嘴瞎话,让你摸不着边儿,有时还会让你觉得真实情况就是这样嘛,说得在理,其实根本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,挖掘出病因。近来,我颇注意报刊上围绕电脑所展开讨论的有关人文方面的话题,总的感觉,把电脑这种高科技手段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去谈的多,而公正、客观的评价少,有些问题,甚至令我怀疑作者是否真正摸过电脑,为什么一用电脑写作,作家就管不住自己的手,而一定要做泛滥的文字游戏呢?当换笔后,书写速度加快,就难道非要与文学精神背道而驰吗?当这些既无电脑实际操作经验又没有经过大脑思索、毫不相干的问题提出来之后,对于改变当前出版行业某些粗制滥造、愚弄读者的现象究竟会有多大帮助呢?更为有趣的是,作家一边抽烟、喝茶,一边在电脑上创作倒被看成了是一种“罪状”,似乎唯有像司马迁受极刑而写《史记》,匡衡凿壁借光才算公道。电脑是什么?它不过是一种工具,尽管这种工具有着惊人的特点,但它仍要被人利用后,才能发挥价值,电脑本无罪,何以将一切过错都要强加在电脑身上呢?

这又让我想起马三立的相声,“挠挠”谁都会,也很过瘾,但“挠挠”有时也会挠错了地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